保证担保人(担保公司)向招标人出具履约保函,保证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中规定的一切条款将在规定的日期内,以不超过双方议定的价格,按照约定的质量标准完成该项目。一旦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违约或因故无法完成合同,则保证担保人可以向该承包商提供资金或其他形式的资助以使其有能力完成合同;也可以安排由新的承包商来接替原承包商以完成该项目;还可以经过协商,业主从新开标,中标的承包商将完成合同中的剩余部分,由此造成后造价超出原合同造价的部分将由保证担保人承担;如果对上述解决方案不能达成协议则保证担保人将在保额内赔付业主的损失。
履约担保金额一般不得高于中标合同价款的10% 。
履约保函是指:应劳务方和承包方(申请人)的请求,向工程的业主方(受益人)做出的一种履约保证承诺。如果劳务方和承包方日后未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其所承建的工程,则银行将向业主方支付一笔约占合约金额5%~10%的款项。
履约保证金收取标准应该遵循几个原则:
一是履约保证金的数目要大于合同预付款数目,以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
二是履约保证金的数目要与投标保证金持平或稍高,技术含量高、不能准时履约将会给采购人带来巨大损失的项目,要适当提高履约保证金数额;
三是履约保证金数额的确定要与合同付款条件联系起来,初步设想两者之间应该成反比关系,即分阶段付款条件对供应商有利时,履约保证金应该多收,反之则少收。
不必要的原因在于,建设项目的进行,一般情况下,招标人都有预付款在中标人(承包方)手中(如我国是禁止承包方垫资承包的),预付款本身是可以起到担保作用的。如果招标人违约,中标人可以直接从预付款中扣除违约金的款额。
履约担保的第二个问题是担保的期限。招标人应当在投标人须知中规定提交履约担保的时间要求,一般要求中标人在接到中标通知书一定的天数(如14天)内提供。
在整个合同的履行期限内,履约担保都应当有效以施工合同为例,不但在施工期内有效也应当在保修期(缺陷通知期)内有效。

